微信询价
由于国土面积大,造山运动多期,我国铁矿床发育较多,铁矿已探明总储量较为丰富,但以低品位矿为主。研究表明,中国铁矿床类型多样,成矿时代跨越太古代至新生代,主要包括7种类型。
这种类型的铁矿床也称为带状铁矿床 (BIF)。成矿时代主要为太古代和古元古代。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大概在330亿吨以上,占全国总储量的55%,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铁矿。根据矿石与断层泥矿物组合及地质特征,可分为变质铁-硅质铁矿床和变质碳酸盐铁矿床。他们的成绩约为 25–40% (w(TFe))。
BIF 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矿床有关。主要发育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中,多为大型矿床。辽宁鞍山、河北冀东、山西五台-吕梁、内蒙古中部是铁矿床最具代表性的主要开发区。扬子板块南缘、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东天山地区也有分布。
变质碳酸盐铁矿床为发生轻微区域变质作用的碳酸盐型沉积铁矿床。主要发育于元古代地层,吉林省东南部以出产该矿床而闻名。这导致它在中国也被称为“大里子型铁矿床”,尽管它在云南省的义门、峨山、华年也有开发。
此类铁矿床与铁的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有关,其铁矿物富含钒和钛,通常称为钒钛磁铁矿床。成矿时代以古生界和元古界为主,探明储量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5%。按成矿作用可分为晚期岩浆分异型矿床和晚期岩浆侵入型铁矿床。晚期岩浆分异铁矿床是由岩浆晶体晚期分异形成的富含铁、钒、钛的残余岩浆形成的。这些矿床大多储量较大,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攀枝花和西昌地区。它们在中国常被称为“攀枝花型”铁矿床。晚期岩浆侵入铁矿床是侵入或沿岩体的晚期分化含铁矿流体。该类型矿床储量一般为中小,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大庙和黑山地区,称为“大庙型”铁矿床。
这类铁矿石与侵入岩和碳酸盐岩接触交代作用有关,由含铁气水溶液交换形成。此类矿床一般具有典型的矽卡岩矿物组合,又称硅碳型矿床。矽卡岩铁矿时代以中生界为主,矿石品位普遍较富,储量一般为中小型,但也有大型储量。该类型已查明储量80亿吨,占总储量的13%。矽卡岩铁矿在我国分布广泛,东部有邯郸、莱芜、大冶、临汾等矿床。此外,黑龙江翠虹山、内蒙古黄冈、浙江丽珠、广东大定、
该类型矿床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成因关系,已探明储量2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4%。分为陆相火山侵入铁矿和海相火山侵入铁矿。
陆相火山侵入型铁矿床多与中酸性火山岩伴生,主要产于火山碎屑岩或岩体内外接触带中。成矿时代为中生代。主要分布在宁武-芦宗地区,常被称为“斑铁矿”。此外,西藏的加多岭铁矿床和四川省的梁子铁矿床也被称为陆相火山侵入型铁矿床。
这类矿床由风化作用形成,然后破碎、分解,将含铁岩石输送到低洼盆地,经机械沉积,或部分经过分异沉积。沉积铁矿成矿时代多样,已探明矿产资源量50亿吨,占中国总储量的9%。根据沉积环境,该类可分为海相型和湖相型两个亚型。新元古代以后的各个地质时期都产生了海相沉积铁矿床。以庞家堡的“玄龙”铁矿和河北宁乡的“宁乡”铁矿为代表。
这些矿床是富铁岩和/或含铁多金属矿经风化淋滤形成的,残坡堆积铁矿。该类型储量较浅,以中小储量为主。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江西等省。探明矿床储量3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0.5%。
这主要包括两个矿床:分别位于内蒙古和海南的白云鄂博和石鲁。
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型铁铌稀土矿床,矿物和元素组合极其丰富。但由于铁矿床的复杂性,关于该矿床的成因尚无统一的说法。大多数人认为,铁矿石的形成和原始沉积与后来的热液蚀变有关,这意味着铁矿石是通过原生矿石的蚀变而富集的。白云鄂博矿的矿物成分极其复杂。共发现元素71种,矿物种类达到170余种。主要矿体有5个,铁矿床主要产于白云鄂博八系。探明储量达16亿吨。
海南石鹿铁矿被誉为“亚洲最大铁矿”,矿石矿物以赤铁矿为主,伴生钴、铜、镍。目前,石鲁铁矿床的成矿机理尚无统一认识。有观点认为,石鹿铁矿的形成主要是多次重塑富集,即铁矿床的形成受到“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构造改造+热液作用”的影响。共发现铁矿体38个,大部分产于石鲁群6层。已探明铁矿石储量已超过4.5亿吨,品位高(铁矿石平均品位51%)。